4月27日14:00,教育科学学院在2218会议室召开了创建“‘五个一流’,提升核心竞争力”专题研讨会。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姬晨老师莅临指导。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建设负责人、“教育创客工作室”全体教师及学院班子成员等17人参加了讨论。
按照学校要求,各位领导学习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及专业文献,结合我院实际,提出了各自主管工作的一流创建基本思路。赵国峰副院长首先根据对我院一流专业建设从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实施步骤及组织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大会发言;接下来,游学民副院长谈了我院实验、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工作的情况和设想,特别对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和社会工作新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实践教学工作一体化”设计、实施提出了初步的构想;朱芳转副书记的汇报题目是《实施“五个一流”招生就业工作设想和计划》,她从我院各专业招生就业以及学生就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谈了“系统招就、齐抓共管”的思路和设想;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峰博士谈了自己对学院学科工作的思路,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我国学科建设基本指标体系,并强调学科评价在学科建设当中的导向作用。他认为,学校应该大力支持教师学术发展,创造更多学术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学术能力。刘老师帮助大家明晰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基本抓手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专业建设负责人就专业特色凝练和发展路径以及相关的具体问题发表了意见,大家围绕专业建设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基本问题形成了共识。专业建设负责人需要和团队成员特别是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教学;专业特色设计要多方参与、广泛调查,充分论证。会上,梁红仙博士分享了我院社会工作专业特色设计的思路和想法。她自从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工作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获得了学校基金立项资助,并当选了陕西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在她带领下,孙晓珍老师、姚红玉老师先后加入了专业团队。社会工作依托我院“教育创客空间”,注重服务社会重大需求,探索“学术-实践-服务”的联动机制,群策群力,会创出接地气的专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新模式。
姬处长肯定了我院提出的“五位一体”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制度设计,并从办学重心下移、学院有办学自主权的发展趋势,建议学院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一流师资、乐于从教的激励机制;质量评价、质量监督机制;建立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联动机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梁燕玲院长强调关注国家政策,跟踪社会需求,抓住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设计,合理论证,争取学院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争创一流学院。
党旺旺书记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多做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及社会实践工作。提倡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政策激励。呼吁各位教师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集思广益,坚持新观念,拿出新方案,争创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