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23日,“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在渭南师范学院成功召开。来自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高校代表,及省内部分高校师生代表50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陕西省科协的指导下,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研讨会主题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旨在探索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国际合作,以及建立“无边界大学”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和知识共享。研讨会由教育科学学院何泰伯教授主持,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西彩教授致辞。
与会专家、学者仅仅围绕“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现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路径、“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人才的引进及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建言献策。
韩国中源大学赵珊介绍了韩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赵珊指出,中国是韩国留学生最大来源国,中国学生到韩国留学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介绍了“后疫情时代”韩国国际教育交流的现状与策略。
泰国格乐大学、国际科学素质联盟代表李延平从中泰国际关系、泰国的就业形势及疫情期间泰国高等教育现状、教育模式做了分享。
新加坡今日教育集团总监孙雯丽介绍了新加坡当前的教育交流现状与政策,特别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国际交流的前景做了深入分析。
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的安彩云介绍了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体制及国际教育交流案例。
渭南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杜百顺从疫情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现状、为什么要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如何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及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职责与担当等方面向我们深刻展示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何泰伯教授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为题,做了主题分享,他指出,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高等教育形态正在深刻重塑。高等教育如何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教育中断。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大学同世界各国大学一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保障教育公平、有质量地惠及每一个学生,坚持“停课不停学”,取了成功的中国经验。同时,他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关键在教育。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是攻克人类难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创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是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师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为学生学业发展个人成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拓了广大师生的国际视野。(通讯员:元钰心 审核:李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