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门户 教务系统 教学平台 邮件系统 实景校园 学校首页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

日期:2025-01-06来源: 作者:教育科学学院关注: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

一、高层次人才团队

业务条件:

1.团队应符合我校的学科专业布局与规划,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杰出成就或具有显著创新潜力,有望在学科前沿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利于提升我校在相关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2.团队组成不少于3人,团队带头人或核心成员中应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

3.团队应具有主持并完成国家级项目经历,研究成果达到省部级一等奖以上水平。

引进方式:全职引进,不受计划限制,“一团一议”。

聘期任务面议并签订聘期任务书。

引进待遇:

1.提供人才团队负责人安家费100万元,其他成员安家费参照青年英才执行;

2.协助解决人才团队负责人和博士的配偶工作;

3.解决人才团队负责人和博士子女享受渭南市优质教育资源问题;

4.科研配套经费理工类500万元/年,人文社科类100万元/年,科研设施面积根据项目需要配置;配备3名以上博士或高级职称成员、若干名在读博士搭建科研团队。

二、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

人才类别

业务条件

岗位待遇

杰出人才

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学术领导力,为国际国内同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近5年主要学术成果突出,在所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者专家,经学校审定可列入本层次的各类人才。年龄不限。

年薪100-150万

一人一策,具体面议

领军人才

获得较为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在所研究领域取得同行专家公认的标志性成果,能带领团队协同攻关,保持或赶超国内外领先水平,经学校审定可列入本层次的各类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其他不在上述范围人员,但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列入本层次引进范围:

1.近5年内,主持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或教育部重大项目;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

2.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四)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或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3.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之一。

年薪80-100万

一人一策,具体面议

拔尖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列入本层次引进范围:

1.近5年内,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1项,且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且主持完成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或为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之一。

2.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科技发明奖(前四人);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四)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前四人);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三人)或二等奖(前二人);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二人)或二等奖(前二人);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三人)或一等奖(前二人)。

3.近5年内,理工科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B1级(以渭南师范学院论文级别分类为准,下同)以上论文10篇,或A1级以上论文4篇;文科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B1级以上论文8篇,或A2级以上论文3篇。

4.具有其他高质量成果、高级别奖项,经学校审定同意后,可列入本层次引进范围。

年薪50-80万

一人一策,具体面议

注: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引进不受计划限制。

三、博士(青年英才)

类型、业务条件和待遇

青年英才

业务条件

待 遇

工资

及社保

安家费

及科研启动费

待遇

A类

1.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较大培养潜力,近3年发表A级论文2篇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紧缺学科(专业)可放宽至40周岁。

2.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科研能力突出,近5年主持获批并完成国家基金项目。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每年可达

20万-30万

可达60-70万

一人一策

具体面议

1.按陕西省相关政策纳入事业编制管理。

2.进校后享受校聘副教授岗位3年。

3.在校工作期间享受博士学位津贴1500元/月。

4.如需购房者,学校提供房源的,按当年学校购房标准计算,安家费可一次性冲抵相应数额购房款;学校未提供房源的,可凭购房合同申请领取安家费,购房前享受不超过12个月的每月1500元租房补贴。

5.如需解决配偶工作者,依据学校人事管理政策和配偶个人情况,经学校研究同意后,可根据配偶所学专业及工作经历等解决工作。夫妻双方均属引进人才的,不影响另一方享受引进人才的待遇。 6.学校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确保其享受渭南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7.纳入渭南市高层次人才库,并享受各类项目和平台申报等优惠政策。

B类

1.科研能力较强,近5年主持获批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发表B1级以上论文2篇以上。

2.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紧缺学科(专业)可放宽至40周岁。

可达40-50万

一人一策

具体面议

C类

1.近5年主持获批并完成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发表B2级以上论文2篇以上。

2.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紧缺学科(专业)可放宽至40周岁。

可达25-30万

一人一策

具体面议

D类

1.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参加学科内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2.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紧缺学科(专业)可放宽至40周岁。


安家费≤10万

科研启动费≤5万

(二)招聘学科及人数

招聘学院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人数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等相关学科或专业

 博士研究生

  7

李西彩

电话:0913-2133261

手机号:15829439086

邮箱:1052480224@qq.com


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教育科学学院现开办有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近年来,学院各专业建设有序推进,双一流建设卓有成效。先后获评2022年陕西省教学管理先进集体、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讲师46人,助教1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8人,博士1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全国曾宪梓教书育人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能手2人。

学院全体教职工合影

三、学科科研工作

学院建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渭南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陕西理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研究生8人。近三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

成立渭南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

与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论坛

成功举办陕西省教指委学前教育类工作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

四、教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2部,荣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主编教材20余部。15名学生荣获全国微课大赛一二三等奖,3名学生荣获陕西省互联网+大赛银奖和铜奖,8名学生荣获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奖项。

举办“书香教科”读书班系列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活动

学院开展各类教育实践、实习活动

五、条件保障

学院建有“智慧课堂”“未来教室”“数字资源开发”“非线性编辑”“学前教育创新实训平台”等18间实训室,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等个性化服务,为学生开展专业竞赛、实践实训、大创项目、第二课堂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学院实训平台、实验室、师范教育专题图书馆

六、协同育人

学院6个专业现有学生1740人,依托省内外3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探索校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与渭南市妇联、渭南中学、苏园丰景幼儿园等长期合作。

与各级各类学校合作、积极开展校地协同育人

上一条: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国家级项目申报推进会 下一条: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参加AI技术与教学实践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