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突发疫情迅速推进了我国的学校网络教学。本次《教育经典导读》课程教学以线上实践为突破口,通过学思行贯通,在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思政、理论学习与专业素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优秀校友加入,共同指导同学们的线上课程实践活动,推进了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本次在线实践主要从在线服务学习、在线劳动教育、在线每日功课三个方面开展,帮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在线服务学习激发的愤悱困顿状态。疫情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本次线上教学主题:“学爱的智慧,做人类一新分子”。启发大家在新生活来临时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课程在线学习启动前,就发动入党积极分子心理学171班长孙雨欣组织同学开展“心援热线”的专业实践活动,我们的骨干教师、实践基地专家都参与了进来。线上学习开始的时候,其他专业3名同学也主动加入学习群。学习讨论期间,还特别邀请在新疆从教的14级汪瑜同学,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受到群众表扬的教育技术学14级郝永强同学等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课程学习小组19级小学教育专业同学继续开展西北小学困境儿童线上帮扶。同情、共情、同理心究竟表达了人类情感的什么规律?自私与自爱究竟如何区分?如何观察儿童的行为?如何才能避免个人偏见对判断的影响?……大家带着困惑问题,阅读分享,不仅课堂学习参与度一直较高,讨论交流时有碰撞,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浓郁起来了。
二、“小手帕”在线劳动教育,孩子一起动起来。课程学习设计了《爱弥儿》劳动教育专题讨论,共同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导每个人发现自己行动的价值。同学们分享居家抗疫学习中的劳动经验,体验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做家务活是分担,陪爸爸妈妈聊天、专心学业都是劳动。小学教育专业19级课程学习小组同学们和西北小学帮扶儿童线上开展“小手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做手工、玩游戏,讲卫生爱劳动。羞涩的小孩子开始大胆和老师交流了,变得自信起来了。171班的曹政华从前总是抱怨妈妈就知道闷头干活,对自己管得太严,到现在开始帮助妈妈分担劳动。同学们说:我回到家闲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机会做一些农活之类的。而我父母对我的教育也是希望我能多和他们一起做农活,也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很多同学直言不讳:我们应该去积极的进行劳动教育,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发展起来,能够成为卢梭意义上真正的自然人,而不是一个流氓。
三、在线“每日功课”天天做。前三周,作业每周一次,要求综述分析阅读的材料。经过调查和作业效率观察,普遍反映难度大。调整为每日功课。同学们每日读书,每日分享,中英文对照。大家相互浏览积累阅读积分。每周整理汇总,课堂分享交流。课程学习开始前的调查发现,全班46人均有考研意向。但教学中发现,至少十余人不坚定。从教准备一般:5人通过教资考试。学生骨干带头作用好:积极分子12人,考察对象5人,预备党员1人。学习成绩均在班级中上水平。有两名藏族同学。英语四级过线12人,分数均不高。为了让同学们在居家生活中学会与家长尊重共处,坚定专业志向,通过讨论决定,教学就从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开始。跟上作者对经典心理学研究信守拈来、仔细缜密的分析推理,挑战了学术能力。通过这⼀活动发现,⼤家的学习收获很大:用同学们的自己话说就是:提高了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开拓了学术视野,学会分析判断,学术表达。
四、在线研讨,活用素材,“你我他就是那抹中国红”。大家以《教养的迷思》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故事,在《爱弥儿》的学习中将其升华为“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导师”的好问题,深入研讨。同学们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里,既有了感恩,“从小,爸爸就说妈妈是家里的火,只有妈妈在这个家,才能把家里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么多年,每次回到家中都有香喷喷的饭菜,都有暖和的火炉,明亮的灯光,我想这就是无论我在外面呆多久都想要回家的原因吧。因为有你们,因为这个家是温暖的!”也有了独立和责任。你们教导我孔融让梨,我却更宁愿相信竞争的道理;你们教导我拥有一份安定、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是最好的,可我更想趁着年少去四处游历,四处走走,趁着年轻去闯一闯;你们教导我平凡是福,可我不甘于平凡,我想去证明我自己的价值;你们教导我音乐是闲杂的事情,只能当做兴趣,不能作为主业,可我更想去好好利用发挥你们给予我的这一项天赋。《爱弥儿》中关于自然人与公民的专题讨论,大家分析卢梭的观点。我们找来英国首相鲍里斯进入ICU监护的消息让大家讨论,在课堂⾥同学们分组讨论,知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伦理内涵,知道了理性表达关切的重要。
五、以学为主,学科交叉。
1.课程教学坚持教育爱主题、思维主线、学习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的线上实践教学,手把手阅读写作指导,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配合多种技术手段,使用企业微信号音频会议,进行“每日功课”分享。组织课程微信群,及时分享学习材料,组织讨论答疑。QQ连线,配合线上群分享、投票、小问卷等,掌握学生学习进度、难点,调整教学设计。个性化学习指导提升了教学效果。
2.全景学习。从教学全过程、覆盖个体教学生活体验、多种方式进行设计,跟踪调整,务求落实。坚持理论学习、课程见习、自我反思、团队协作相结合。理论学习配合历史背景、核心素材求证、观点提炼、学术讨论、案例拓展、总结反思,力求学深、学透、学通。同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见习方案设计、调整、打磨,力求切实、精准、可行。自我反思贴近生命体验和个人故事,比如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等。同学们的教学创意计入课程考核。
本学期线上教学从实践切入,始终“靠近学生、贴近生活、融入时代、文化引领、学科融合”,通过优化线上学习资源,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课程负责人:梁燕玲
2020.4.12
附:
《教育经典导读》是我校入选陕西省首批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项目,是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十多年的课程探索,形成了学术骨干主讲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和创新型教师教育课程群,是渭南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专业-课程融合的实验示范。项目建设有双语工作室。组织国内外各相关学科领域同行、我校师生开展团队协同教学,与中小学幼儿园及政府部门紧密合作,通过项目研究、学术研讨,进行了创新型教师培养的系列探索,产生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学术成果,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名校长。通过课程反馈,我们下一步进行课群探索,综合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本课程,以四年系列经典导读,一年级叙事导入、二年级研究能力培养、三年级批判思维、四年级确立教育信念。经过四年的培训,结合学⽣⾃身的学习条件,进行专业素养和教育信念的系统培养。